2014/3/17

接觸韓語是一場意外

 한국어=Korean=韓國語 

從沒想過,有一天我會起心動念學韓語,因為我是一個連英文都學不好的人:英文的字彙量大概停在國中程度沒增加過,高中以後每次看到英文字母就想睡覺,沒有一次大考能夠醒著寫完一份試卷(包含期中考、期末考,甚至學測、指考。),總是寫到一半便進入夢鄉,打鐘前幾分鐘驚醒只得胡亂作答;惡性循環之下,我對英文更沒興趣,也覺得自己這輩子除了中文以外,不可能學任何外語了。畢竟,連第一外語都學不來,還談什麼第二外語呢?

我不是個哈韓的人,十多年來知道的韓星只有裴勇俊和Rain、李準基(這些是我知道長什麼樣子的),不過也僅僅是「知道」而已,因為對人沒有強烈的好奇心,戲劇或節目結束後並不會特別去追蹤他們的訊息。對於十多年來竄紅的「韓流」可謂完全無感,譬如《Sorry Sorry》、《Nobody》、《江南Style》……這些街知巷聞的歌曲我永遠是快退流行時才聽說,到底為什麼紅我也不懂。基本上,韓國對以前的我來說就是泡菜和複製人的出產國(不好意思,韓國的整型工業實在過分發達,以至於他們的男團、女團一字排開,我都有種「影分身」的錯覺。),如果當時有人找我聊韓國,絕對是自討沒趣的,因為絲毫沒有共鳴。但我也不是個反韓的人,他們沒擄我家老小、沒淫我丈夫,為什麼要「反」呢?(如果企圖在這裡留下抨擊韓國字句的人,也可以關掉視窗了,因為沒有共鳴,只是自討沒趣罷了。)

然而,接觸到八竿子打不著的韓語,是我始料未及的事情:如果不是鬼鬼剛好在20130713期的《快樂大本營》裡提起自己參演《我們結婚了》,我就不會好奇這位黑澀會美眉是怎麼衝出台灣、前進韓國的(在這個新人輩出的年代,我已經分不清楚誰是誰了,鬼鬼算是少數我有印象的「新人」之一。);如果不是有好奇心,我就不會找《我們結婚了世界版》來看;如果不是找不到鬼澤夫婦的剪輯版影片,我就不會耐著性子看完整集節目;如果不是看完整集節目,我就不會注意到李洪基(他在第一集的表現顛覆了以往我對韓星的印象,也因而注意到他。);如果不是李洪基在節目中演唱了一首接一首歌曲,我就不會被他的歌聲吸引,也不會在節目完結後搜索每一首歌;如果不是歌曲越聽越上癮,我就不會想隨之哼哼唱唱;如果不是面臨想唱卻唱不出口的窘境,我就不會去查歌詞的拼音;如果不是發現韓語的羅馬拼音像有字天書般(日語即使透過羅馬拼音,至少能發出七八成的音,而韓語就算瞪著羅馬拼音也是口不能張。),我就不會產生「搞懂韓語字母」的念頭,那麼我也不會衝動地跑到書局買學習書,也許到此刻我仍是晃晃悠悠度日吧!

我曾經考慮過報名救國團課程(剛好我家附近的救國團有開韓語課),但想到學生時代自己常遇到「某一段進度跟不上,後面的課程就難以繼續(我太鑽牛角尖,只要一個點沒弄懂就沒辦法繼續,目前還找不到方法克服。)。」的問題,故而決定先透過自學建立基礎。當時沒想太多拎著皮夾就出門,走到半路想起網路論壇有人說韓語超難學,突然開始擔心:「要是學習挫折感很重怎麼辦?」(奇怪,英文沒學好都不挫折了,這會兒是在擔心什麼?)不過,我沒有因此打退堂鼓,而是決定連日語一起學!這樣的決定對身邊的每個人而言都是匪夷所思,我想我大概不是正常人吧?其實,我只是覺得:遙遠的高中時期好歹曾經學過一點點日語,縱使韓語果真學不來,至少還能得到些什麼……(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打從一開始便認為自己會失敗,自信心有夠薄弱。)再次踏上學習之路無關乎其它,只是一連串的意外層層堆疊造就的結果,看似莫名,倒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延伸閱讀】
做一件事,非得要有目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