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住過的「潮屋」。
身為長期在外租屋的一分子,電費可以說是房租以外最大筆的支出。分租套房的電費計算方式不外兩種:按照台電收費並加計公共電費,或者每度固定金額但不計公共電費,過去幾年承租的套房皆屬於前者,我也比較偏好這樣的計算方式──平均一度電費在3元到4元之間,感覺比較合理。但這僅適用於同一個台電電錶底下分隔房間數量不多的狀態,一旦套房數量多了,累加的電度相當高,即使自己再怎麼節約用電,每月的電費還是很驚人(尤其公共區域的電器耗電,如洗衣機、飲水機、電燈,長時間運轉下來相當可觀。),倒不如固定金額,用多少算多少,每個月繳納電費時會比較甘願一些。
搬到現在的住處前,得知一度電收費$5我曾經感到憂心,以往我能接受的上限是$4.5,$5對我而言實在是偏高。但是如同我在「那一年,我學會的租屋二三事。」一文裡所述:前租屋處的狀況差到我非搬不可,同事已經在這裡住了四、五年,除了電費較高以外,空間比之前大了將近一倍,可是租金一樣是$5000,通風、明亮又不潮濕,整體考量下,我決定對電價妥協,而這也意味著我必須更加節約用電,才不至於付出高昂的電費。
十人份電鍋,額定功率800W。
IH調理爐(電磁爐),額定功率1400W。
製麵包機,加熱器功率430W、馬達功率60W。
負離子吹風機,額定功率1400W。
手持直立兩用吸塵器,額定功率120W。
以小套房的租客而言,我使用的電器算多了,標準配備單門小冰箱、儲熱式電熱水器少不了,基本的料理家電有電鍋、電磁爐、快煮壺、製麵包機,每天都要用的吹風機、電腦、3C用品充電器,以及偶爾使用的吸塵器、除濕機,光用想像就覺得電費會很可觀。因此,自入住起便時時刻刻注意電錶度數,畢竟不可能為此特別購買測電計,唯有土法煉鋼地記錄,大致可以抓出日常使用各項電器耗費的電力。(為求省電,我很認真在記錄,因為每個人用電習慣不同,找出那隻耗電大魔王才能達到效果。)
將過去兩年支付的電費比一比:前租屋處平均每月電費$326.5,現在平均每月電費降至$241.8(統計期間皆為一年),不可否認的是一度電$5很貴,但為什麼實際支付的電費卻比前租屋處更少呢?主要原因在於前租屋處是個悶熱不通風的環境,冷氣成了必要之惡,除濕機更是一年四季都必須開著──熱,我可以忍;身體上的不舒服,我也可以忍;但是,只要一天不除濕,家裡的家具、物品、衣服很快就發霉,這完全不能忍啊!如今少了冷氣和除濕機,耗電量真的減少許多,不過,幾乎天天開伙、天天都要沖泡熱飲的我在料理家電這部分消耗實在沒辦法避免,只能控制使用時間以及選擇耗能較低的用品。
除此之外,我還有三個省電原則:一是壓縮機類電器必要時才使用,譬如冷氣、冰箱、除濕機,一旦壓縮機持續運作,耗電量驚人,毫無疑問是大魔王。若非到達難以忍受的臨界點,我不會開冷氣和除濕機,這一年我都沒有吹冷氣,幸好房間夠通風,少了冷氣並不會造成不適。二是加熱器類電器縮短使用時間,像是電熱水器、吹風機,只要不斷加熱就是不停燒錢。天氣熱時我不開熱水器、直接洗冷水澡,如要使用,加熱到設定的溫度即關閉電源,以免反覆加熱;頭髮則是先用吸水毛巾擦得越乾越好,絕對不要在髮尾滴水的狀態下吹頭髮,這麼做不僅省時也省電。三是非用不可的電器,選擇耗能較低的替代產品。因為每天至少有一餐在家煮,料理家電免不了,我會依照食材和烹調特性選擇適當的工具,搭配快煮壺和燜燒罐使用,每次下廚耗電僅有0.04至0.4度,比出門買外食便宜多了。另外,選擇用電扇替代冷氣、快煮壺替代熱水瓶、筆電替代桌機(想更了解筆電和桌機的差異,可參考網友整理的優缺點比較。)……都能夠減少不必要的電力消耗,你以為沒有分別的那些,長期累積下來的差異其實非常可觀。最後附帶一點,使用延長線外接多種電器的話必須有獨立開關,不使用的電器電源務必隨手關閉,一方面避免待機電力產生,另一方面也減少電線走火的危險。(有關電器待機狀態的耗電量,可參考網友實測的文章。)
電力是文明世界的重要發明,身為現代人誰能夠完全不用電呢?我認為節約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個人的一種選擇,不在乎金錢的人可以不必斤斤計較,如我這般堅持錢要花在刀口上的人,自然得養成一套小資經濟學,但也不需要嚴苛到讓自己過得苦哈哈。寫下此文僅為租屋生涯做點紀錄,希望跟我一樣的租屋族都能依照各自的生活習慣找到適用的「省電模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