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5/30

後遺

 慵懶度過每一天,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最近我常在想(其實不是「最近」了,這篇文章草稿已經寫好三個月,只是遲遲不想發表。):為什麼我更新文章的速度猶如老牛耕地一般緩慢?原因不外乎雜事很多,以及無可救藥的懶散(4月開始更加上情緒低落)

上班時間以外,部分閒暇拿來讀日語和韓語,每天固定瀏覽香港東方日報太陽報蘋果日報娛樂版,時不時刷一下InstagramTwitter微博和批踢踢(Instagram帳號:imminako73;Twitter帳號:MinakoCHou;微博帳號:MinakoChou,有在用以上幾種社交網站的可以加個好友啊!),同時還要關注謝霆鋒的最新消息、逛逛喜歡的部落格、觀賞各種感興趣的影片(綜藝節目、電視劇、電影),一天的時間也幾乎耗盡。(幸好Facebook帳號已經砍了,不然我可能需要第二十五個小時才夠用。)

然而,翻看過往一、兩年的文章,我發現更重要的關鍵在於過分執著,執著於每篇文章的字數要超過一千字,執著於遣詞用字不要一再重複(譬如:「的」、「在」、「我」這類可避免的贅字,若非不得已,必定想辦法以其它詞彙代換。),執著於標點符號是否正確使用,執著於字詞是否無誤及語句是否流暢。鍵盤敲下的一字一句都要仔細檢視,避免謬誤發生,但凡有不確定的語彙必要查詢後才使用;若遇到要舉例的題材更是不得了,非得一一查詢出處後才敢引用(可參考「電影。香港-有夢最美,希望相隨?──《超級經理人》」一文)。也許這些根本是沒人會留心的細節,可我總認為:縱然沒能一一糾正別人,最起碼自己不要誤導別人──積非成是,不就是眾人一再誤用所導致的嗎?(當然不免有疏忽的時候,眼尖的朋友願意留言提醒的話我會非常感激!)

看來,我根本是把每篇文章當報告在寫啊!難怪產出速度慢得驚人。何況,「文思泉湧」這種狀態早已離我遠去,取而代之的是閃過腦海那些不成段的隻字片語,絕大多數的「傾瞬感觸」最後全都化做塵土、遺落空氣中。(每天都有些想說的話,只是零碎片段不足以支撐一個完整主題,既然抓不住,「錯過」也何嘗不是一種美。)

我想,這大概是國中擔任國文小老師的後遺,始終無法忍受錯字連篇、張冠李戴的毛病。(一直很納悶,「嗎」和「嘛」、「的」和「得」、「是」和「事」真的有那麼難分辨嗎?)我想,這大概是大學時被報告追著跑的後遺,一不小心就變成短話長說,沒到達某個標準豆過不了自己那關,彷彿文章未完成。我想,這大概是在補習班教過國文的後遺,起承轉合務必具備,前因後果須條理分明,才不失為一篇及格的文章。這般固執,任憑誰想扭轉現況亦是徒勞,因為一點一滴積累下的後遺總是難以根治,也許,只能病態地跟隨自己一輩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