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不知不覺,回高雄也七年了。曾經有那麼一段不算短的日子,由於生活並不順遂,我躲避人群、推辭掉各種邀約,直到近兩、三年才漸漸回歸朋友圈;幾天前與久未見面的友人吃飯,不免俗的要交代近況,聊著聊著又談到這個份上──關於當年入行的原因與不想重操舊業的理由。
他們總說:「妳那時候不是做得不錯嗎?怎麼不考慮回到那個行業?」其實向來對這個話題我都是避重就輕,一來,擋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我不太希望因為自己的離開就去揭人瘡疤;二來,都過了這麼久,真正的答案似乎不再重要。況且不在那個圈子裡的人也許很難體會我想表達的,他們總以為我的急流勇退是為了「情」字,殊不知風光的表象底下藏著多少不欲人知的秘密。特別的是,這位友人算是半個圈內人,但工作性質沒有那麼直接的利害關係,加上對方比我大了五歲,接觸的人、見過的世面比我多,讓我總算可以一抒這些年從未吐露的真心話。
在十二年前那個曾是社會新鮮人的昨日,曾經懷抱遠大的志向,以為保險能成為一生的志業,幫助人、守護許多家庭、賺大錢……諸如此類。曾經也以為「沒有專長的我不做業務員能夠做什麼?」,可是老實說,比起那種沒有底薪、總是提心弔膽「這個月沒業績下個月就喝西北風、這個月業績好下個月就吃香喝辣」的大起大落,我對於現在的生活還真的很滿意。至少,我現在的收入都是可計算的,我的現金流都是可以掌控的。
年輕時有衝勁,成熟後渴望安定,我想是人之常情,然而令我對這個行業(或團隊)心生厭倦最主要的理由是:我討厭每天開口閉口就是錢。沒有底薪固然逼人前進,但同時也逼人為了賺錢活下去使用各種話術誘使他人掏錢。捫心自問:這些規劃真是必要的嗎?到底我們是為對方好還是為自己的口袋好?我也討厭那些為了推銷或增員營造出來的光鮮假象,明明還沒賺到錢卻要隨時砸錢請客或購買伴手禮;為了掩蓋實質的目的,必須隱瞞真實的自我,明明不喜歡與人交際卻要虛情假意的問候,甚至自我催眠「假久了就會變成真的」,太多太多偽裝令人感覺噁心。那些你以為做得好的業務員,有多少人是真的過得很好?抑或是他們演得很好?查一查帳戶,他的存款可能遠不及你我。所以我懷著期望而來,最後卻帶著失望離開。
適逢清明連假,我想起那個圈子的人常說「業務員沒有休息的權利」、「人家放假就是我們賺錢的時間」、「要把工作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回想起來,荒謬得可笑──做為業務員不能擁有私人時間,做任何事都要牽扯「事業」、接觸任何人都要尋求「成交契機」,那樣的生活感覺好可悲。倘若選擇這個行業是為了追求財富自由、時間自由,為什麼打滾多年的你還有那麼多的身不由己的應酬和不得不出席的活動?如果說這是現實的無奈,那麼達不到的願景終究只是空談而已。當一個人眼中除了業績和金錢再也看不見其它,口中除了保險再也沒有別的話題,我不懂這樣的人生有什麼值得羨慕,但我肯定這種「成功」不是我想要的。如今回過頭來看,我慶幸自己脫離了那個環境,也絕不想再回去──那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